偏光片全球市場格局與國內發展趨勢
偏光片的全稱偏振光片,又叫偏振鏡,液晶顯示器的成像必須依靠偏振光,所有的液晶都有前后兩片偏振光片緊貼在液晶玻璃,組成總厚道1mm左右的液晶片。如果少了任何一張偏光片,液晶片都不能顯示圖像。偏光片是液晶顯示器重要材料之一,是將聚乙烯醇(PVA)拉伸膜和醋酸纖維素膜(TAC)經多次復合、拉伸、涂布等工藝制成的一種復合材料,可實現液晶顯示高亮度、高對比度特性。偏光片約占TFT-LCD面板成本的10%左右。由于其生產技術匯集了高分子材料、微電子、光電子、薄膜、高純化學及計算機控制等多種技術,因此,偏光片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
TFT面板用偏光片的主要組成膜層包括:TAC膜(支持層)、PVA膜(偏光層)、AG膜(防眩層)、LR/AR(低反射/不反射層)、PSA(粘著層)、保護層、WVDLC光學補償膜,在生產偏光片所需的各膜層中,TAC膜和PVA膜是最主要的膜層,分別占到偏光片原材料成本的54%和17%。各種膜層的技術壁壘很高,進入很困難。
全球市場格局
全球主要偏光片供應商集中于日本韓國及臺灣地區,日本主要是日東電工、住友化學、三立化工;韓國的LG 化學;臺灣地區的力特光電、奇美材料等廠商也有涉足。目前,國內仍以批量生產TN 和STN 型偏光片產品為主,僅有盛波光電、三利譜等幾家配套生產TFT 液晶面板用偏光片。由于競爭日趨加劇,偏光片盈利逐漸下滑。偏光片構成中,TAC 膜和PVA 膜技術門檻高,供給也集中,這兩種膜材料合計占偏光片成本的75%左右。
TAC 膜全球主要由日企廠商供應,富士寫真和柯尼卡美能達兩家日企全球市占率分別為70%和20%,兩者幾乎占據全球TAC 膜市場約90%的份額。德國、臺灣廠商包括國內的樂凱也在做TAC膜,但出貨量很少。 而日企KUARARY則占據了全球PVA膜市場65%。另外在偏光片的其它原材料膜層方面,日本也居于壟斷地位,例如,90%以上的AG膜(防眩層)市場由日本電工和大日本印刷占據。
目前,全球主要偏光片企業超過15家,生產線約有81條,主要集中在韓日臺。日本的日東電工、友立化工;韓國的LG化學以及臺灣的力特光電等,日本企業占有率超過50%。偏光片需求取決于面板生產線,即使國內在建擬建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線全部投產,我國偏光片市場需求也只占全球的7%-8%(三星現在占偏光片需求的20%-30%)。如圖:近幾年全球廠商新增偏光片產能一覽表。
目前,老牌的偏光片生產廠商如日東電工已經開始轉型不再開出新的產能,LG化學和住友化學也放慢了擴張步伐。韓國ACE和日本三立子因為資金問題,新線項目也處于停滯?,F在日系原料廠認為最有發展前景的還是大陸市場及本土的偏光片廠。
本土市場發展狀況
據統計,2011年本土批準的七條高世代液晶面板產線,四條量產、兩條在建,一條暫緩,加上合肥、重慶、南京的三條高世代液晶面板線,國內有10條高世代產線,僅為滿足這些項目的需求,到2014年粗略估計就需要8~9條TFT-LCD用寬幅偏光片生產線的產能,而目前國內僅有盛波光電和三利譜兩條寬幅TFT偏光片產線,與市場需求相差甚遠,國產液晶面板廠商不得不從國外采購。因此,為降低成本,面板廠商對實現偏光片國產化的欲望也十分強烈。僅從產業鏈角度來看,國內面板產能的快速提升無疑將推動對上游原材料的需求,有利于TFT-LCD用偏光片等原材料廠商發展。隨著LCD TV 市場的升溫,大型TFT- LCD 面板的需求將逐漸提升,將帶動大尺寸(寬幅)偏光片市場的急劇擴大。
目前偏光片的制造技術一直被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所壟斷,大陸企業生產TFT 型偏光片在技術上非常困難, 面對著TFT 型偏光片市場巨大缺,以及對外企中高端偏光片的依賴,極大影響了國內液晶產品的競爭力。因而發展偏光片項目對完善我國液晶上游產業鏈,降低產品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有著重要意義。
據統計,現有本土企業在偏光片領域生產規模偏小,主要廠商有盛波光電、三利譜 、富鴻電子、瑋達光電、溫州僑業、樂凱等。這些企業大都批量供應中低端TN-LCD用偏光片和部分STN-LCD用偏光片,主要應用在各類精密儀器儀表盤、眼鏡、電子詞典、MP3、MP4、手機、數碼相機、平板電腦等中小尺寸領域。相反,電腦、液晶顯示器、電視機等高端產品的偏光片還是要從日本、韓國或臺灣地區進口。雖說偏光片用功能膜材料只有TN-LCD或部分STN-LCD的TAC膜部分實現了國產化,但其他偏光片用原材料則全部依賴進口。
雖然盛波光電、三利譜本土廠商投產了國內最先進的幅寬為1490mm TFT-LCD用偏光片生產線,年產能為880萬平方米,但是與國外主要偏光片廠商相比仍然差距較大,不能實現規模經濟,無法成為主流供應商。從戰略意義上講,盛波光電的偏光片國產化完善了中國大陸液晶面板產業鏈。但從某種程度上看,偏光片企業都有點給上游“打工”的意味。據分析,由于關鍵上游材料被國外壟斷,偏光片生產企業,尤其是產能較小的大陸企業議價能力十分有限,而行業的超額利潤大多被上游材料廠商攫取。
日本高端設備代理商君凌科技有限公司銷售工程師謝建軍表示,雖然國內本土在液晶面板產業取得長足進步,但在很多液晶材料方面還存在很多斷層,其中偏光片就是薄弱環節的之一。
找準產業發展切入點
偏光片并不是基礎材料,它是TAC、PVA等各種薄膜材料的組合而成的。本土發展壯大偏光片產業,從何處切入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樂凱集團副總經理王英茹認為,如果不解決偏光片所用的材料,本土企業上馬偏光片還是會被“卡脖子”。因為偏光片國產化是很復雜的工程,鏈條也很長。認識到偏光片自身產業鏈條的特點和關鍵點,才能有效發展偏光片產業,實現偏光片國產化。
目前,樂凱集團經過多年的努力,已經掌握了部分偏光片上關鍵材料的制造技術,樂凱與富士、柯達等有歷史的競爭淵源,如果樂凱進入偏光片產業,這些公司非常敏感。因為樂凱是一家材料廠商,將在偏光片用的各種薄膜材料研究上突破國外企業的封鎖,從根本上推動本土偏光片產業的發展。而日本日東、臺灣力特是偏光片制造商,他們與富士與柯尼卡等不構成競爭關系。如果樂凱進入偏光片產業,就與富士與柯尼卡形成競爭關系,樂凱進入偏光片產業是要從偏光片的材料切入,從源頭切入,相應地困難程度也可想而知。
所以,偏光片技術主要是材料以及成膜技術,大陸的偏光片成膜技術若要保證每一片都均勻、無粉塵,就非常困難了,成品的一致性也非常困難,也就是說規模是偏光片產業難點。把一片做成世界先進水平是可以的,但幾萬米都能保證品質和一致性,大陸企業目前還做不了。國內企業發展偏光片要過幾關,第一要能做出來,第二要能夠批量生產,第三要使客戶批量使用,第四是成本。也就是要從工程樣品到批量生產,從邊緣客戶進入主流市場,同時達到規模生產和降低成本,與國際產品競爭。
偏光片廠商除了要有上游偏光片基礎材料廠商的配合,還要有下游面板廠商的合作,其中盛波攜手華星光電實現偏光片國產化便是行業合作的典范。為更快更好地實現國產化產業鏈配套,華星光電和盛波光電于2012年10月就偏光片產品及相關服務等方面內容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合作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偏光片產品采購、服務采購、技術支持、技術交流、新產品共同開發等。同時,華星光電承諾,在同等產品和條件下,華星光電愿意優先采購盛波產品。2013年1月,深紡織第五屆董事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2013年度日常關聯交易預計的議案》。議案顯示,本項關聯交易為公司全資子公司盛波光電向華星光電出售偏光片產品,預計2013年度銷售產品總金額不超過4億元。
由此可見,在本土偏光片產業發展上,一定要找準切入點。整個本土產業鏈上下游通力合作,不僅偏光片廠商自身在偏光片領域潛心研發,而且還需要偏光片的原材料廠商及面板廠商的大力支持,來徹底解決偏光片供應鏈問題,才能提高我國TFT-LCD產業的競爭力。
政府方面也對國內偏光片產業進行扶持,并相繼出臺了多項優惠政策。如財政部、海關總署與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印發彩色濾光膜、偏光片生產企業進口物資范圍及首批享受政策企業名單的通知》,決定自2012年6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對符合國內產業自主化發展規劃的彩色濾光膜、偏光片等屬于新型顯示器件產業上游的關鍵原材料、零部件的生產企業,進口國內不能生產的自用生產性原材料、消耗品時,免征進口關稅,但須照章征收進口環節增值稅。如圖:偏光片企業進口原材料、消耗品一覽表。
從以表中也可以看出,目前本土在偏光片原材料方面與國外的差距有多大。另外,偏光片人才匱乏,國家應著手改觀這一現象。
國內市場發展趨勢
在大尺寸面板產能逐步往國內轉移的大背景下,國內高世代面板生產線將逐步實現量產,面板產出量有望從2010年的594萬平方米,提升至2014年的2432萬平方米。故此可推算偏光板的需求面積也將從2010年的1188萬平方米,提升至2014年的6330萬平方米,潛在需求提升約6倍。
國內偏光片巨大的需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目前國內自有的大尺寸偏光片產能。2010-2012年,國內自有大尺寸偏光片供應產能幾乎為零,預計到2014年,隨著盛波光電和三利譜的產能釋放,有望提升至近900萬平方米,但仍僅為當時國內偏光片需求的19%。在國內偏光片如此低的自給率的推動下,全球偏光片的主體供應鏈有望逐步轉向國內。
據韓國和臺灣的經驗,在面板產能逐漸轉移到我國的情況下,偏光片產業的大規模進口替代即將到來。下游客戶普遍有強烈意愿配套使用國產偏光片,中低檔產品中國產偏光片已經占有相當比例。預計國內市場在未來3-5年內的年TFT偏光片需求量將超過6000萬平方米,市場規模達到120億元以上。
點評:
在國家和政府大力支持下,大陸平板顯示產業經過近年來持續建設,已經積累了相當的規模,為未來產業的突破式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偏光片作為平板顯示產業鏈上的環節之一,從它自身來講,也是一個小的產業鏈,且鏈條長而復雜,牽涉很多基礎性研究。所以如在偏光片薄弱環節上取得突破,就必須從最基本的原材料著手,上下游通力合作才能實現突破,而不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最后什么也做不成。
做研究離不開人才,現如今在大陸偏光片行業里面,人才問題最為突出,目前教育體制下的人才必須在企業二次培養,造成時間成本的浪費,本土企業不得不從國外高薪挖角,造成本土企業與外企相互防范,信任缺失。